材料科学与工程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培养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本专业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光学、电子信息与技术等学科与基地的优势,遵循科技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努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光、电、信息、新能源材料为核心,以激光加工、智能系统和微纳器件为助力,瞄准科技前沿与国家需求,与国家、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素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接,培养理论基础深厚和实践能力强的“理工融合”型人才,提升毕业学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界的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

2.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3.掌握较宽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4.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技能训练,能在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和经营工作。

5.毕业五年后应成为行业骨干,成为智能制造和功能材料器件领域的卓越人才。

三、毕业要求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晓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组成和结构表征、性能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拥有新材料与新工艺设计、材料性能优化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和个性课程学习,了解光电敏感材料及智能结构一体化、激光材料三维加工及微纳器件、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和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掌握宽厚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掌握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表征与性能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技术分析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工程知识和技能。

5.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新材料设计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履行社会责任。

7.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8.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五、课程结构及学分修读

1. 总学分: 153。

2. 公共必修课程37 学分, 占 24.2%。

3. 通识教育课程 12学分, 占 7.8%。

4. 学科基础课程 53学分, 占34.7%。

5. 专业教育课程 51学分, 占33.3%。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实践 26.5 学分,占 17.3%。(具体包括:实验 15.5/558 学分/学时;实习 9.5/342 学分/学时;上机实践1.5/54(含机械制图)学分。)

6. 课程修读的要求,如:

①完成培养计划表规定的学分课程要求、通过《形势与政策》考核,方能毕业

②建议学生在一、二年级选课最多不超过 27 学分,最低不低于 20 学分。三、四年级最高不超过 24学分,最低不低于 14学分。

③学制:四年。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结构表征》、《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科学与工艺I》、《材料科学与工艺II》、《智能激光精细制造》。